個“熊”檔案
怪物媽咪“倫倫”(右)和調皮紳士“洋洋”。(資料圖)
姓名:倫倫
性別:雌性
出生日期:1997年8月25日
出生地:四川成都
譜系號:452
現居住地:美國 亞特蘭大 亞特蘭大動物園
遷徙路線:四川——亞特蘭大
父母:冰冰(母親)、林楠(父親)
配偶:洋洋
子女:美蘭(雄性)、喜蘭(雄性)、寶蘭(雌性)、美輪(雌性)、美奐(雌性)、雅倫(雌性)、喜倫(雌性)
姓名:洋洋
性別:雄性
出生日期:1997年9月9日
出生地:四川成都
譜系號:461
現居住地:美國 亞特蘭大 亞特蘭大動物園
遷徙路線:四川——亞特蘭大
父母:婭婭(母親)、振振(父親)
配偶:倫倫
子女:美蘭(雄性)、喜蘭(雄性)、寶蘭(雌性)、美輪(雌性)、美奐(雌性)、雅倫(雌性)、喜倫(雌性)
“熊”生大事
1997年8月25日,“倫倫”出生於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(簡稱成都基地),乳名“華華”。後被台灣明星蘇慧倫認養,改名“倫倫”。
1997年9月9日,“洋洋”出生於四川成都基地,乳名“九九”。後被荷蘭一環保組織認養,改名“洋洋”,寓意“廣闊的小海洋”。
1999年11月5日,“倫倫”和“洋洋”從四川成都來到美國亞特蘭大,根據中美雙方關於大熊貓合作研究的協議,開始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的10年生活。
1999年11月20日,正式與美國公眾見面,成為亞特蘭大的“明星夫婦”。為保證大熊貓有足夠的食物,亞特蘭大居民自願在家種植竹子;動物園組織小分隊,專門為大熊貓挑選、採集合口味的竹子。
2003年7月,“洋洋”追逐院子裏的孔雀、拔光孔雀的毛,調皮本性暴露無遺。
2004年,動物園開始嘗試通過自然及人工生殖技術為“倫倫”“洋洋”繁衍後代,均以失敗告終。
2006年4月,動物園終於在成都基地專家的幫助下成功為“倫倫”實施人工授精。
2006年9月6日,兒子“美蘭”出生,“倫倫”產仔時間長達36小時,創造了世界紀錄。(“美蘭”已於2010年2月5日回到成都基地。)
兒子“美蘭”在“倫倫”(右)身旁玩耍。
2008年8月30日,兒子“喜蘭”出生。(“喜蘭”已於2014年5月15日回到成都基地。)
2009年4月,吃筍時被兒子“喜蘭”打擾,“倫倫”使出“愛的過肩摔”,視頻走紅網絡,被稱為“怪物媽咪”。
“倫倫”對兒子使出過肩摔(截圖自網絡視頻)。
2009年12月,中美雙方2000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到期,雙方簽署新協議,為期5年。
2010年,根據新協議,“倫倫”和“洋洋”繼續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生活。
2010年11月3日,女兒“寶蘭”出生。(“寶蘭”已於2014年5月15日回到成都基地。)
2013年7月15日,雙胞胎女兒“美輪”“美奐”出生,它們是自1987年以來第一對在美國出生的雙胞胎大熊貓。(“美輪”“美奐”已於2016年11月5日回到成都基地。)
2014年12月,中美雙方2009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到期,雙方簽署新協議,為期5年。
2015年,根據新協議,“倫倫”和“洋洋”繼續在亞特蘭大動物園生活。
2016年9月3日,雙胞胎女兒“喜倫”“雅倫”出生。
2017年8月25日,“倫倫”度過了20歲生日。
2017年9月9日,“洋洋”度過了20歲生日。
“倫倫”(前)與女兒“喜倫”“雅倫”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。
滾滾一家親
“倫倫”
“洋洋”
兒子:“美蘭”
兒子:“喜蘭”
女兒:“寶蘭”
雙胞胎女兒:“美輪”(上)“美奐”
雙胞胎女兒:“雅倫”(左)“喜倫”
熊貓知識“八一八”
·大熊貓自然交配為什麼這麼難?
正常情況下,大熊貓每年春季發情,雄性大熊貓的繁殖有效期是六個月或更長,而雌性大熊貓一年只發情一次,發情時間只有短暫的1~3天。此外,熊貓之間還需要情投意合才可能交配成功,如果“不來電”,即使在發情期間交配也可能失敗。
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,大熊貓性能力下降,存在交配障礙。有大熊貓繁育研究專家稱,只有不到5%的圈養雄性大熊貓可以自然交配。也有研究人員表示,圈養條件下的雌性大熊貓往往無法正常進入發情期。在野生條件下,大熊貓可以通過觀察同類的活動學會交配行為。但在圈養條件下,大熊貓遠離種羣,沒有機會習得繁衍物種的概念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研究員就設法讓大熊貓們觀摩同類活動,以提高大熊貓自然交配的能力。
圈養條件下的大熊貓普遍選擇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來延續後代。目前,國內研究基地在飼養繁殖上進展喜人,大熊貓飼養繁殖的個體數量大幅增加,人工繁育的種羣數量在400~500只左右。
(部分圖片來自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、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、Pandapia)